close

 

undefined

圖片擷取自網路:https://livedoor.blogimg.jp/forest7315/imgs/7/9/79b965a8-s.jpg

 

從今天開始,我準備講一系列關於下流走向自由的專題,這個專題為什麼被我挑出來講?是因為這個話題很重要,尤其是針對華人,並且這個問題影響深遠。所以我想作一系列專題來討論跟分享。

 

可能大家都覺得自己很年輕,現在聽退休規畫這個專題,會不會太早了一點?

 

我也曾經想了一下,這個話題是很不討喜的,因為我統計過我的粉絲族群,主要群體是介於35-45歲,且女性居多占了約一半,是最主要的粉絲族群,而這個年齡層在理財方面,關心的話題應該是子女教育跟投資收益,怎樣錢賺錢,怎樣有錢,怎樣讓小孩上大學不用擔心學費,這是才是這個年齡族群最關注的話題。才30多歲跟我談退休,好像有點太早了,這個話題應該是55歲以後再跟我談會恰當一點。

 

身為財務醫生,問各位一個問題,怎樣界定一個好的醫生?

 

我借用2000多年前《黃帝內經》中所提出的概念「上醫治未病,中醫治欲病,下醫治已病」 ,上醫治未病,最厲害的醫生是治療還沒有發生的疾病,也就是預防醫學的概念,而最糟糕的是治已病,已經病了才來醫。

 

效果最好的是還沒發生就已經先預防了。當然扁鵲說了,一個好的上醫通常不會出名,因為還沒生病就被預防了,所以不容易出名,最出名的反而是下醫,因為病入膏肓了才治療,拿出手術刀,拿出一堆治療手段最後治好了,把命救回來了,這樣才容易出名。延誤到病發才就醫的,如果病情嚴重的,有些根本就治不好,死掉的可能無以計數

 

身為財務醫生,幫很多人做財務診斷諮詢顧問時,是被聘僱幫忙檢視他們想要投資的金融商品,我常能預先發現、察覺出哪些是金融詐騙? 就像我之前在1995年、96年左右,一個客戶就是請我幫他媽媽診斷,看他媽媽想要投資的一檔基金,這支基金發行地是新加坡,該基金公司宣稱有新加坡御用律師當見證,當時陪同委任客戶的媽媽,去基金公司聽公開說明會,我提問好多問題,經過研究判斷後告訴客戶,那是詐騙集團的,但是後來客戶的媽媽還是不聽,認為這個基金公司沒有問題,最後家族投了2百多萬美金,你想想看,在1995、96年的時候200萬美金是多少錢呀?最後這家基金公司真的倒了,客戶的媽媽被騙了,這位客戶又跑來請我幫忙,看我能否協助求償?這我哪有辦法呀?這個根本就無法治療了,財務上很多事是無法治己病的,有些病了根本就沒法醫的。

 

財務上就是這樣,有些時候事不能試的,試錯了就毀了。

 

所以治未病非常重要。這也是我為什麼要講這一系列的主題,希望幫助大家,讓你們提早就做好準備,因為當你們到了開始關心退休規劃這個議題的時候,很多人已經來不及了,這時你們可能會怪我說,怎麼不早提醒你?

 

因此才會說雖然不討喜,但是我得做,成立這個理財天地,主要的工作就是做烏鴉,烏鴉本來就不討喜,沒差啦。喜歡的就留下,不喜歡的就轉台,已經習慣了。

 

好的,言歸正傳,回到主題

 

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關注到,這幾年在退休的議題上出現了兩個名詞,東方日本出現了一個新的詞彙叫”下流老人”。大家不要誤會,這個下流跟你們心裡所想的那個下流不同。西方也出現了一個名詞叫FIRE,這個 FIRE跟你心裡想的炒魷魚的FIRE也不同。 他是(Financial Independence, Retire Early)的縮寫

 

這兩個名詞同時出現,並且都被廣泛討論,並且這兩個名詞在意義上是完完全全相反的,這暗藏了怎樣的秘密?

 

可能有些人不知道這兩個名詞代表著甚麼?我先解釋一下

 

所謂的下流老人,這個名詞是日本社會學家--”藤田孝典”--創造的一個詞彙,主要是為了表達日本高齡者貧窮現況,「下流老人」有三個重要關鍵,收入低、存款低、沒有依靠

 

而所謂的「F.I.R.E」全名是( Financial independent retire early)翻譯成中文是財務獨立提早退休

 

一個是西方近期的熱門退休名稱,另一個是東方的熱門討論的主題。

 

好奇的是東、西方都在討論退休,但是方向卻決然的不同。以我多年執業的經驗,我觀察到一些根結的問題,現在必須來談這個話題,因為35歲後再討論已經有點晚了。

 

我常說財務是立體的,是四維度空間的,大家都忽略這件事,常常會錯失了黃金期,因此我決定把這件事當一回事,想要幫助粉絲導正觀念,讓大家不要到了50歲以後才來討論,那就真的來不及了,以前演講的時候,經常出現一個場景,就是會有長者跑來跟我說,Hans你知道嗎?我如果早30年前認識你該多好! 這是一種遺憾,現在才發現問題,但已經來不及了,我昨天在錄製一場演講,講題是疫起來理財的時候,我就講到一位74歲網友的現身說法,他的感觸值得我們深思,因為時間一直在跑,過去了就回不來了。

 

我希望大家提早準備,不要錯失良機。

 

好的我們言歸正傳

我會做一系列的專題來講這個主題,如何從下流走向自由,

但是今天想先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是,為什麼會出現下流老人這種現象?

 

下流老人的定義是收入低、存款低、無依靠。

 

很多人一定認為下流老人一定是他們年輕的時候不努力、不求上進、只會天天玩樂,因此收入低,老了才會成為下流老人,其實經過調查統計不是的,其實裡面不乏年輕的時候收入是屬於中高收入者。那為什麼這樣的人也會掉進下流老人的行列?

 

當然有很多的原因可能導致晚年落入下流老人的淒涼下場,可是每個人的狀況又不完全一樣,接下來我要講的雖然不全面,每個人都有個別不同的因素,但是你仔細觀察,你可以發現,的確華人會落入下流老人的陷阱,真的有非常多的因素跟民族性與文化有關,因為我們的家庭觀念不同於西方文化,所以很容易就讓自己晚年深陷下流老人的危機中

 

今天的內容主要是提醒,讓一些現在正處在年輕的時候,工作與生活條件都不錯的人,但卻沒有留意自己的理財行為,可能將會在老的時候,掉進了下流老人的處境,我以我所觀察到的一些華人家庭關鍵因素跟大家分享。

 

我歸納出以下的三個原因

 

第一、亞洲的文化與家庭觀念使然

第二、政府的退休制度不完善

第三、對理財知識匱乏,並且對專業的信任不足

 

讓我一個一個的來跟大家分析,由於篇幅過大的關係,今天 part 1 只能提到第一個原因,亞洲的文化與家庭觀念使然。剩下的我們 part 2 再跟大家分享。

 

首先我們來思考一下,為什麼會存款低?

亞洲人普遍存在一個觀念,小孩的教育是父母的責任,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,亞洲人心中的願望,就是小孩不能輸在起跑線上,這是許多華人父母養育小孩的觀念。

 

小孩成為了每個家庭的核心,父母怎樣吃苦都行,可以苦父母、就是不能苦孩子。所以有些家庭對小孩的照顧無微不至,小孩要甚麼,盡可能地滿足。小孩是整個家的天,從小給他們最好的資源,給他們最好的教育,而父母在黃金歲月裡把所有的資源都盡量的供應給小孩,深怕自己的小孩比不上別人。

 

華人普遍現在結婚年齡偏晚,但是當孩子都成年長大出社會的時候,父母大概都超過55歲也老了,離退休年齡65歲,僅有10年的時間。在有限的時間內要能把退休所需要的資本累績到可以無憂無慮,豐富滿足的退休,對很多亞洲年紀大的人來說,可是一大挑戰呢。

 

年輕黃金歲月時積累的財產與存款都貢獻給了小孩,加上沒有做好財務規劃,到了年老才發現存款低,已經來不及了,子女教育費用普遍都不低,尤其是在美國,美國的大學學費不是高,而是非常的高,因此如果申請不到 financial aid ,那子女教育跟父母的退休金嚴重的重疊性,一旦父母把所有的資源都用到小孩上大學身上,那當然會造成退休的時候,存款肯定大幅降低的原因了。

 

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沒有依靠的問題

 

華人跟西方的家庭觀念有很大的不同,華人普遍還是存在養兒防老,雖然這是過時的觀念,但是在目前處在退休這個族群的人,他們年輕的時候,這個觀念依然存在,很有趣的是,現在說的養兒妨老這個名詞,發音雖然相同,但是養兒妨老。這個妨不是防備的防,是妨礙的妨。啃老族成為了現在興盛的運動,小孩長大了不出去工作,就待在家裡讓老人繼續養著。所以真的是雪上加霜。

 

這是文化上的差距,也是悲哀,我接下來要說的,可能會引起撻伐,甚至會惹非議,但是我只是陳述現狀的事實,我知道這樣的言論不應該出現,也不被華人接受,但是我想,作為一個專業的財務諮詢顧問,我有必要陳述事實,即便這個事實難以接受,但是他就是事實。

 

談到依靠,當然問題很多也很複雜,主要的原因是對愛、對金錢的定義,許多家庭親子關係方面出現問題。

 

身為華人父母辛辛苦苦工作賺錢,提供小孩最好的生活條件,給小孩最好的家教,上最好的學校,小孩喜歡名牌,喜歡出國旅遊,喜歡吃好吃的食物,喜歡住高級旅館,父母如果可以做到當然都願意讓小孩生活在優渥的環境。尤其現在社會拚比炫富非常嚴重,為了不讓小孩在同學之間,因為跟不上潮流心生自卑,花錢讓小孩買名牌的球鞋跟衣服,這些花費的背後都是需要有很多錢來支撐,當然要花這些錢,相對地就得賺更多的錢,而父母為了賺錢,可能需要付出勞力、心力、甚至可能需要犧牲很多的尊嚴跟家庭相處的時間工作才能賺到,的確是得來不易的。

 

而另一頭,小孩從來對這些物質需要多少錢,他們是沒有概念的,小孩,小時候你給他1塊錢跟100塊錢的東西,他不會有不同的感覺,他基本上對金錢多寡的感覺跟大人是不同的,他只是用感覺與相處的質量來評斷與衡量愛的多寡,而不是用金錢來衡量愛。1塊錢買的東西跟100塊錢買的東西,或許喜歡的程度不同,但是他們對錢背後的代價衡量標準不會認為100塊錢買的禮物,愛就比較多。

 

小孩對錢沒有感覺,因為他們沒賺過錢,不知道賺錢的辛苦,可是相反的是,父母對賺錢這件事是很有感覺的,他們知道要花多少心血,才能賺到多少的錢,所有賺來的錢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。

 

為了能賺更多的錢,照顧家,做父親(母親)常會說,我很忙,你去找你媽(爸)、小孩的感受是爸媽只關心錢,爸媽只把時間給了工作,只關心工作與事業,事業金錢排第一,也常會聽到父母這麼說,我辛辛苦苦賺這麼多錢給你買這,給你買那,你怎麼這麼不聽話? 或是,我花那麼多錢幫你請最好的家教,你卻給我考這種成績,你不知道我賺錢有多辛苦嗎?早知道你這樣我幹嘛幫你請這麼好的家教,浪費我的錢。我花了這麼多錢栽培你….父母想表達的是我很愛你,願意辛苦賺錢幫你請家教,但是小孩的感覺是原來我比錢還不如,我跟錢比,比不上錢,父母只在乎錢。

 

他們認為父母只關心工作,親子關係中父母想表達的是愛, 因為愛是抽象的,愛是一種感覺父母會用金錢的數量來衡量,主要是金錢的多寡代表著,要賺這些錢需要付出多少犧牲與代價,但是小孩的感受不到,這沒有對錯。是雙方在表達愛與接受愛的方面頻率不對,小孩感受不到,賺錢所需要付出的代價與辛苦,但是父母像表達的是我為了愛,我願意犧牲這一切辛苦賺錢給小孩。

 

因此如果為了賺錢而犧牲了親子關係,雖然賺了很多錢,也提供小孩好的成長環境,但是小孩卻感受不到父母的愛,關係中因為疏忽,而賠上了親子關係,小孩的成長過程是不能回頭的,親子關係不好,要怎樣有依靠?

 

這就是我為什麼要成立Hans理財天地的原因了,我希望大家多懂一些財務,理財與投資,讓大家能少花一些時間,就能賺到夠用的金錢,把時間省下來,留給小孩、留給家人,讓親子關係更好。但是如果不懂理財,不懂財務管理,那就得靠蠻力、花時間去賺。所以正確的投資理財很重要,這就是我想要幫助大家的地方。

 

父母老了沒錢,加上原本的親子關係就不好,如果兒女自己連生存的能力都沒有,想孝順也無能為力,在華人傳統的家庭觀念下,父母生活需要照料,兒女自己的能力不足,內心壓力與內疚,加上從小親子關係不佳,在雙重的壓力之下,反而容易造成親子之間的衝突與隔閡。一旦發生衝突可能就會演變成,老了沒有依靠,父母年輕時的犧牲,真的就很不值得了。這一點值得大家深思,這是你們要的嗎?

 

我知道這樣的說法不被華人接受,但是這是一個真實的現象,只是沒人敢拿出來說。說了只會被撻伐,不懂孝道,父母的養育之恩怎能忘懷,這個道理我懂,我也認同要盡孝道,但我想說的是大家不要當鴕鳥,為什麼會有一些人跟父母失和?這一切都可能源自親子關係,不能再延伸下去了,不然本來是講財經的,變成講心理學了,講親子教育了。

 

我們回頭專注在財務上,親子關係會影響,這有機會再深談,接下來我們回頭偏重在財務方面的討論。

 

接下來我要說的,請大家不要撻伐我,我只是陳述現在的現象,這件事在華人的家庭傳統中,不應該有這樣的觀念,但是卻是現階段存在的事實。

 

說真的,現在的世代,很多年輕人要生存已經不容易了,過去可能先生一個人工作就可以養的起家,現在的社會,許多家庭是夫妻雙方都要外出工作才能養的起家,兒女自己要成家要養家,不去啃老已經萬幸了。要巴望兒女像以前世代這樣照顧父母的真的不多了。

 

現在的年輕人結婚後,幾乎很多家庭夫妻雙方都需要工作,但是如果一方的父母經濟比較不好,另一方的父母經濟比較富足,如果這對年輕人自己的家庭財務狀況不錯的話,並且夫妻性格都很成熟,也都懂孝道,那我想不會有問題。

 

會出問題的是,如果他們自己的經濟狀況欠佳,或是一方的個性不成熟過去親子關係不佳,如果其中一方的父母需要經濟的援助與照顧,這對年輕人就可能會因為自己的生活已經很辛苦了,還要負擔另一方父母的生活撫養,如果不成熟的夫妻,可能會因此有摩擦,摩擦的結果可能會出現兩種現象,一個是夫妻失和,離婚收場,另一個可能是他們跟父母之間的關係產生變化,親子之間的往來越來越疏離,這是這個世代出現的狀況。說起這件事很難過,但這卻是真實存在的現象,尤其在華人家庭。

 

老了要有依靠的機率真的跟以前比較起來差距很大,要說兒女無情或是子孫不肖,真的的確也是如此。但是為什麼華人會有這樣的感受?這值得我們深思,因為在西方的社會這樣的問題不太嚴重,那又是為什麼?

 

我們看一下西方人,他們的確跟我們觀念不同,這要從宗教談起,西方信仰基督教,基督教的信仰中,財產跟子女都不是我們的,都是上帝交託我們暫為照顧,暫為保管,他們只是管理人不是所有人。所以他們對待金錢跟對待子女教育的觀念與我們有很大、很大的差別。如果有機會真的很想跟大家分析一下這個部分,大家有沒有發現西方國家普遍都比較富裕,而亞洲普遍比較沒有那麼富裕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,為什麼?我自己的感受是因為信仰帶來的價值觀,跟處事觀念不同。

 

這部分的確很有趣。我也在聖經裡面看到許多跟財務有關的觀念與記載,我曾經想過要來研究聖經關於財富的密碼,因為我有發現一些相關的記載,大家想想為什麼猶太人這麼聰明跟這麼有錢,我想他們的信仰帶給他們的價值與處世觀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關鍵,當然猶太人他們幾千年來的遭遇也是原因之一,但是我認為西方的大家族很多都是猶太家族,能維持到現在並且能如此優秀,有一定的原因。所以從宗教來看財務規劃與財富管理,這是很有趣的專題。如果大家有興趣,可以跟我說,或許我可以來好好研究一番,然後來跟大家分享心得與結果。

 

我們拉回主題

 

西方人認為小孩是屬於上帝的,他們只是暫時託管跟照顧,所以他們知道時間到了,18歲以後,小孩子就需要自己獨立離開家。小孩不是父母的,他們跟小孩的關係跟我們是完全不同的。小孩長大後就是要離開家,要獨立為自己負責,因此他們必須要訓練他們獨立,父母也要訓練自己獨立,不能倚靠小孩。

 

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從小建立獨立的思考跟生活能力,他們認為18歲以後,就是獨立的個體,就是需要為自己負責任,離開家,自己想辦法生活,想讀書,自己打工賺學費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美國人只有高中畢業,並且很多是自己半工半讀的上完大學。這跟我們亞洲人的觀念完全不同。而家庭觀念與文化傳統的問題,其實也是造就了很多差異。

 

大家知不知道為什麼美國小孩下了課,很多人都是在球場打球,練球?華人的父母有些人入境隨俗,但是也有些人還是遵循傳統,只注重小孩的學業,對於運動方面並不那麼重視,沒有住在美國可能不知道,美國的地理環境,小孩下課後,要去球場打球這件事,得由父母載上載下、載進載出的,下課後到球場的接送很多都是父母親力親為,甚至周末假日,都是在球場陪著孩子到處比賽,無形中親子關係就建立起來,不要說西方小孩不孝順,其實你仔細觀察,不一定是如此的。他們教育小孩獨立,也維持了親子良好的關係

 

我們思考一下,父母一輩子辛勞養育他們,拖累了父母,到最後連自己的棺材本都放進去了。當然也只能巴望小孩會孝順,可是如果從小,沒有被教育獨立,沒有培養他們獨立的能力,長大了,也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,然後華人的教育很多是從小就被呵護長大,有事父母會處裡,他們只要專心念書,因此無形中灌輸傳達了,永遠知道父母是避風港,從小有事情就是找父母,長大了能力不足,生活困難當然還是找父母幫忙。其實這是惡性循環。華人沒想清楚而已。大家仔細的想一下,為什麼這個問題會發生在這個世代,以前不會,以前哪有甚麼草莓族。現在甚麼草莓族、水蜜桃族一堆就是形容這個世代一壓就壞,一碰就爛了。

 

現在進入退休的這個世代的人,他們從小生活也很困苦,但是他們卻可以照顧父母跟小孩,但是現在的世代卻是很多父母無法依靠小孩?這值得大家深思

 

這中間的不同是,他們那個年代,生活辛苦,父母生得多,無法照顧得好,每天忙進忙出,為了生活哪有時間照顧小孩,只提供小孩溫飽,小孩念不念書?說真的,只能靠自己,長大了,沒念書,要活下去就要出去工作,無形之中養成獨立的習慣。這群人長大了,生得少,覺得小時候父母沒有提醒他們念書,他們出社會覺得沒唸書很辛苦,賺錢不容易,所以把所有的焦點就專注在小孩身上,希望小孩不要像他們一樣,反正做父母的從小吃苦過,現在繼續吃點苦沒關係,只要讓小孩能專心念書,讓小孩以後不要跟他們一樣,這樣吃這些苦,也值得了。但萬萬沒想到因為自己的愛,自己努力付出,呵護有加,卻犧牲了親子關係,並且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,讓小孩失去獨立生存的能力,到頭來小孩可能還不一定懂,不一定理解。

 

很多人認為西方國家,老了都被送到養老院,孤單的老死,這可能有一些誤解,美國父母本身也很獨立,不會希望成為孩子的負擔,但是跟孩子的關係保持得很好,從一個現象就可以看的出來,請問大家會去墳墓看長輩,看父母的一年會去幾次?一年有幾回?我看多數的亞洲華人可能一年就清明掃墓才會去看一次,但是如果你仔細看一下美國,你會發現,他們沒有清明掃墓節,可是他們卻常常會不定期的去親人的墓園,去看他們的長輩父母,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,如果人離世了,都還會經常去墓園看他,這是發自內心的想念,不是因為清明掃墓是義務要去,這差別很大。何況是人還在世的時候,親子關係一定還不錯,那如果父母真的需要幫助,他們會因為被訓練獨立而棄父母而不顧嗎? 你認為哪種文化比較正確 ?

 

華人父母從小關注的是小孩的學歷,但學歷的高低跟收入成完全正比嗎?我認為不是

 

反而收入是跟小孩的獨立性及行動力成正相關。因此更應該專注的是有沒有培養小孩的獨立與行動力,而不是學業,小孩獨立並且有行動力,才是跟收入成正相關。

 

如果小孩不獨立,沒有行動力,光說不練,出了社會恐怕眼高手低,這才是問題。如果獨立、且有行動力,起碼的生存能力就不用擔心。當然如果又能有智慧或是懂得人際關係,那要成功的機會就比一般人多。可是如果書念很多,但是不獨立,光說不練,眼高手低,永遠等待別人幫他處理問題,那我想大家都知道最後的結果是甚麼?這就是現在我們華人要去面對的問題,我們現在這一代新世代的年輕人就是屬於草莓族,就是這樣被培育出來的。

 

難怪,當他們的父母年邁以後,想依靠,又沒著落。當然會成為下流老人。

 

我今天的分享或許不夠全面,也可能是個人的觀點,我必須說,存款低,無依靠,原因很多,我歸咎文化的因素可能也不完全每個家庭都一樣,如果你不是我所說的這樣的家庭,恭喜你。如果覺得我所說的不重聽,你就當作我只是藉機提醒我自己而已,跟你沒有關係,畢竟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我家的經比較重,比較難念。希望大家知道,為什麼我想要成立這個理財天地的原因,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只為了賺錢,把時間都花在賺錢上面,卻犧牲忽略的家庭跟孩子相處的時間。這樣值得嗎?

 

我常說觀念不改,成就不變。如果你想得到不一樣的結果,你必須要改變你的觀念,賺錢不一定要靠蠻力,靠勞力。財富要智取征服,而不是搶取豪奪。因此我才會希望透過這個園地幫助更多人懂得理財,學會如何智取征服屬於你的財富,把時間多一點給你的家人給你的父母跟孩子。

 

今天跟大家分享到這裡,希望這篇文章所提供的資訊,能對大家有所幫助,讓大家能看清楚事實的原貌,先知道問題在哪,才好對症下藥。我們 Part 2還有很多關於制度跟理財行為的問題會在 Part 2跟大家分享,也請大家繼續關注我們理財天地。
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值得欣賞,也歡迎你分享轉貼,期盼大家都能學會更多的財務技巧。分享正確的理財資訊,散播財務正能量,你的轉發將成為別人的祝福,自己也將會收到恩典滿滿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ns理財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